(军事、经济、铁血)乾隆十三年 免费阅读 高王凌 最新章节无弹窗 傅恒和乾隆十三年和讷亲

时间:2017-09-25 07:48 /玄幻小说 / 编辑:姆妈
完结小说《乾隆十三年》由高王凌倾心创作的一本三国、战争、宅男风格的小说,这本小说的主角是粮政,讷亲,傅恒,文中的爱情故事凄美而纯洁,文笔极佳,实力推荐。小说精彩段落试读:[29] 资料来源:梁方仲书,甲表76,页251;唯乾隆十一年数有误,现据实录改二五零五为三五零五万石。 [30] 见《高宗实录》有关各卷。 [31] 乾隆十三...

乾隆十三年

推荐指数:10分

作品篇幅:中篇

所属频道:男频

《乾隆十三年》在线阅读

《乾隆十三年》第20部分

[29] 资料来源:梁方仲书,甲表76,页251;唯乾隆十一年数有误,现据实录改二五零五为三五零五万石。

[30] 见《高宗实录》有关各卷。

[31] 乾隆十三年三月辂奏,《高宗实录》卷311。

[32] 《石渠余纪》卷1《纪赈贷》。

[33] 乾隆九年三月辛丑,《高宗实录》卷213;关于直隶赈灾,据研究共用从外地“输入”粮一百三十八万余石,而本地仓粮只用了十五万石,参见魏丕信:《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》(中译本),江苏人民出版社,2003。

[34] 王国斌:“清代的粮食纶猴”(Food Riots in the Qing Dynasty,《Journal ofAsian Studies》,1982:8)。

[35] 乾隆七年二月戊午,六月戊申,《高宗实录》卷161,169。

[36] 乾隆七年三月辛巳,六月辛亥,《高宗实录》卷163,169;又见《石渠余纪》卷4《纪平粜》,乾隆三年那苏图疏,等。

[37] 乾隆二年六月,三年二月丁巳,《高宗实录》卷45,63。

[38] 乾隆七年五月,《高宗实录》卷167。

[39] 乾隆三年四月壬寅,《高宗实录》卷67。

[40] 《皇朝文献通考》卷36,乾隆七年谕。

[41] 乾隆五年九月己卯,《高宗实录》卷126;《石渠余纪》卷1《纪赈贷》。

[42] 乾隆五年六月丁亥,又见十一年八月辛巳,按,此事始于乾隆三年,《高宗实录》卷119,273。

[43] 乾隆十年十一月江苏,又见二年十月山西,《高宗实录》卷253,55。

[44] 乾隆二十三年正月丙辰,《高宗实录》卷555。

[45] 见朱瀚:“截留漕粮以充积贮札子”,《皇朝经世文编》卷29;以上参见高王:《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》(1995),

第六章。

[46] 见乾隆九年正月壬寅,二月癸酉,《高宗实录》卷209,211。

[47] 乾隆九年正月癸巳,《高宗实录》卷208。

[48] 分见《高宗实录》乾隆十年六月,九月,十三年闰七月各卷。

[49] 如“大司徒”之职,其一即为“以保息六养万民:一曰慈,二曰养老,三曰振穷,四曰恤贫,五曰宽疾,六曰安富。”若遇大荒,“则令邻国移民、通财、舍、弛、薄征、缓刑”,孙诏让:《周礼正义》,中华书局,1987,北京,246、770,参见高王:“中国古代的大政府”,《政府作用和角问题的历史考察》,海洋出版社,2002,页10;又,当时社会上还有许多人需要救济,如黄中坚以为:“吾观三代盛时,以九职任万民,自邱陵园廛漆林而外,大率尽归于井田,……宜其民之皆有以自养。然其时即有若闲民之转移执事待人而食者,且夫鳏寡孤独废疾之穷于天,游惰不率之属穷于己,至不可胜纪也”(“限田论”)。

[50] “周礼遗人掌凡委积,巡而比之,以时颁之,制莫善也”(王昶:“癸未会试策问一”,《皇朝经世文编》卷39);“周礼遗人之职。委积以恤艰阨。积储之所系綦重”(晏斯盛:“请分常平为社仓疏”,《皇朝经世文编》卷41),明确就是积储的功能。

[51] 晏斯盛:“井地以,惟社仓为久规模”(“请分常平为社仓疏”)。

[52] 陈兆崙《紫竹山文集》卷13《予告资政大夫任广西巡工部尚书卫公别传》。

[53] 《高宗实录》卷175,乾隆七年九月。

[54] 乾隆八年九月,《高宗实录》卷201。

[55] 乾隆九年二月,《高宗实录》卷211。

[56] 于此也不应有太大的误解,毋宁说皇上是把这想法牛牛埋在了心底,参见乾隆六十年四月丁酉,策试天下贡士,制曰:“朕以唐虞三代之心为心,以唐虞三代之治为治”。

[57] 原信署为乾隆二十年(1755年9月28 [58] 《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:中国回忆录》第四卷,大象出版社,2005年,页141—147,谢魏淑民同学提供了这些资料。

五、无奈与失落

14.盛世之累

当是之时,中国正处于“康乾盛世”:“至矣哉!自唐虞三代之盛,未有过于此者。洵足光列圣之贻谋,而永裕万年之福祚者矣”。[1]

自三代以来,类似的“盛世”在历史上并不多见。可惜的是,即使是在“盛世”,在实际生活之中,仍有许多难以令人意之处,足以成为“盛世之累”。乾隆初年,虽曾行宽仁之政,祛除弊端,但不久就发现,旧的问题未能彻底解决,并不断有新的问题发生,且有愈演愈烈之

乾隆元年正月丁酉,命督务休养、戒废弛,谕曰:

累民之事,往往而有,无怪乎民多不得自安其生业,而朝廷之德施,终不能尽致闾阎于康阜也,如催征钱粮,而差票之累,数倍于正额;拘讯讼狱,而株连之累,数倍于本犯;抽分关税,而落地、守、给票、照票,民之受累,数倍于富商巨贾。至于查拏赌博、黄铜,以及私宰、私盐之类,胥役营兵,因缘为,佐贰杂职,横肆贪酷,一案而化为数案,一人而波及数人。如此等者,不可枚举。

二年七月戊子,户部议覆:乾隆元年七月议准御史蒋炳奏陈漕弊案内,通饬有漕各省严革蠹役留难刁蹬,踢斛尖等弊。乃甫及一年,给事中马宏琦又奏有浮加斛面,自一指、二指、以至三指等弊。

闰九月庚申,户部右侍郎赵殿最奏:州牧县令、守土之官,出境应诵上司,奉世宗宪皇帝严切申,载入则例。今臣奉命查勘直隶河东等处河,所过地方,知府牧令,每于数十里外应诵,旷废职守,莫此为甚。嗣正印各员,非有公事传询,不得率出城。

乾隆四年三月戊午,谕:

朕访闻得各省营缮修筑之类,其中弊端甚多,难以悉数,或胥役侵渔,或土棍包揽,或昏庸之吏限于不知,或不肖之员从中染指。且有夫头扣克之弊,处处皆然。

即如浚河一事,民夫例得银八分者,则公然扣除二分。应做工一丈者,则暗中增加二尺。或分就工程,用夫一千名者,实在止有八九百人。以国家惠养百姓之金钱,饱贪官污吏棍豪强之溪壑,其情甚属可恶。

六月乙酉,谕:

广东征收粮米,支给本省兵食,名为兵米,闻向来州县官,皆折收银两。每一仓石,照时价多收银六七钱至加倍不等。收银之,另买稻谷,碾米给兵。其买谷,或派富户,或派米铺,每石又照时价短发一钱,或数分不等。甚至有富家希图结,因事请托,并不领价者。似此一出一入之间,多收少发,小民何堪赔累之苦。

六年六月,署两广总督王安国奏:乾隆四年奉旨查办广东征收粮米之弊,至今各项陋规,总未革除。请严饬广东各官两年来奉行不实之罪,彻底清查办理。

乾隆五年三月,河南巡雅尔图奏:现在豫民之累,如上司经临过往或州县公事下乡,一切夫马草料,皆令乡保供应。非苦累被事之家,即科派村镇之内。再如使用工匠夫役,向有当官名,每止给以饭食之资,令其供役。又如州县买办米、薪、布、帛各项什物,不问时值,止给官价,亏短实多。再驿站草料,派令承应,仅给半价,复用大斗大秤收量。家人经承,更加需索,小民怨莫。再州县私给印帖,准人承充牙行,在州县不过贪得些微帖费,而乡村之内,虽零星蔬菜,肩小贩,无不需索牙用,民受累无穷。再州县凡遇绅衿富民,有争产告继户婚田土事,讦讼到官,辄议罚。以致温饱之家,渐消乏。再,豫省各衙门挂名冗役,倍于他省。遇事生风,民膏血,弊难究诘。

乾隆七年三月己巳,命稽查关榷弊端:

自御极以来,于蠲租减赋外,豁除各省关税,不下百万。又令将税课规条,刊刻木榜,遍行晓谕,不许额外征收,近闻各关过往商旅,尚不能普被恩施,怨声啧啧。究其由来,皆因司榷之家人胥役,巧立名,重戥征收,勒掯需索,弊端百出。不饱其,则遛不肯放行。

六月乙卯,谕:

朕闻得粤西地方,看守城门之兵丁,往往借盘诘为名,遇小民肩薪蔬米豆等物入城货卖者,必攫取些须,以资食用。民间嫁娶,经由城门出入者,则先期需索酒食,方无阻滞。

又分防塘汛之兵丁,每驱使近村民人,薙草取,并令值代公文。或塘破损,即令村民出钱,承揽代为粘补,以余资入已。通省皆然,而偏僻之地为甚。

(20 / 41)
乾隆十三年

乾隆十三年

作者:高王凌 类型:玄幻小说 完结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详情
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